华体网官网“茶二代”杜苑锋: “把戏”营销 玩转茶财产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10-08 15:24

  刚入秋,天气依旧炎热,在位于兴宁市径南镇大窝里的茶田上,杜苑锋查看着茶叶的生长情况。“这一片种植的是从潮州引进的白叶单丛。兴宁的气候和土壤更适合白叶单丛种植,品质会更好。”

  径南镇是兴宁市主要茶叶产区。杜苑锋自小与茶为伴,闻着茶香长大,以至于他嚼一口茶芽,便能分辨出是否使用了有机肥;尝一口茶水,便能判断出茶叶的品种和品质。对于这项本领,杜苑锋谦虚地说:“这是制茶人应会的基本功。”

  作为径南镇“茶二代”的代表之一,在接手父亲的企业之后,杜苑锋大刀阔斧地改革公司制度,尝试与大学试验新品种华体网官网,踏足网络销售领域,在父辈一代将径南宝山茶叶做出好口碑的基础上,大胆地尝试现代营销手段,不断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。

  作为一名“85后”,还不足40岁的杜苑锋,已早早“白了头”。还未等记者开口询问,杜苑锋自己先“抢答”:“做生意,哪有不发愁的,愁出了白发。”

  上世纪90年代,杜坤发察觉到家乡径南镇茶叶种植销售的市场,便从外地回到家乡发展。他在自家的11亩土地上,种下了村里发放的茶苗。

  在此期间,兴宁市为了推动茶叶产业发展,特别聘请了来自潮州的制茶师傅,向茶农传授制茶工艺。杜坤发抓住了这个机会,参加了制茶培训,并且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。

  随着制茶技术的日益成熟,以及茶叶带来的可观收益,杜坤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茶叶生产规模。1994年,杜坤发承包起了村里的茶厂,自此走上了公司化管理、发展茶叶产业的道路。

  杜坤发也从单纯的茶农发展为集种茶、制茶、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人。“因为父亲的茶叶讲究高品质,因此有好的口碑,来买茶的多为熟客、回头客。”杜苑锋介绍,彼时,公司的销售渠道有限,但因有口皆碑的品质,也吸引了不少的客人。

  那时候的杜苑锋,年龄虽小,也扛起了为父亲分担工作的重任。他会跟着采茶工人上山采茶,在制茶师傅身边学习制茶,还要时常帮忙搬运等。他便是在每一次的帮忙中,渐渐了解了茶叶种植、生产、销售的全过程。

  2011年,25岁的杜苑锋,在尝试电脑销售等行业后,感觉自己还是对茶叶产业感兴趣,便回到家乡与父亲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壮大。

  虽说自家茶厂在当地已深耕许久,积累了众多老客户,然而杜苑锋却清醒地意识到,现在制茶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要想“活下去”,务必要走出“舒适圈”。

  “老一辈的茶叶人缺少品牌意识,父亲也以散装茶叶销售为主。但因为我从事过销售工作,知道品牌效应的影响,所以我回来帮忙的第一件事便是创立自有品牌。”杜苑锋为自家的茶叶品牌取名“客天然”,代表着是客家天然的产物。

  品牌的创立为外销开辟了通道华体网网址。曾在广州从事过销售工作的杜苑锋,将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广州。尽管之后由于外在因素,茶叶店没有继续经营下去,但宝山茶的茶叶品质还是留住了客户,他们至今仍向杜苑锋购买茶叶。

  此后,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和销售水平,杜苑锋还到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,深入学习茶叶营销与管理专业,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用在自家企业上,不断革新公司的管理制度,让公司运行更有序。

  为扩大发展规模,带领村民共同致富,此前,在杜坤发的牵头下,成立了兴宁市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。目前合作社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千亩。

  在大窝里的兴宁市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茶田里,有5亩的茶叶试验田和10亩的茶叶改良田。自从回到家乡参与自家茶叶公司的管理以来,杜苑锋就不断引进茶叶品种,并在试验田里试种,以求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。此外,他们还在改良田中,使用嫁接技术,不断改进茶叶品质。

  “曾经引进过十多种品种,成功的我们就大力发展。”杜苑锋说,正是在不断试验和引进中,寻找到更适合本地土壤、气候的品种。目前公司的茶品涵盖了绿茶、乌龙茶、单丛茶等。“价格层次丰富,从亲民的每斤100多元到高端的每斤1380元,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”

  这些年来,“客天然”茶叶的销量和口碑稳步提升,规模也随之扩大。今年春茶,该公司的干茶年产量达到2万多斤。“年销售额预计达到400万元。”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“客天然”茶叶的市场竞争力,也反映了杜苑锋对茶叶品质和创新的不懈追求。

  “制茶时,茶厂有18—20人负责制茶,2个专业制茶师傅指导工作,采茶期会雇佣40—50名当地村民,最高峰时有100多个村民协助采茶。村民的工资是每天120元,同时我们还负责接送和午饭。”杜苑锋说,茶农的待遇在当地是比较有竞争力的。

  审时度势,把握机遇,主动出击,是品牌做大做强的关键。进一步提升“客天然”品牌影响力,乃至成为区域性的茶业领头羊并不容易。

  “我们的销售渠道多元化,涵盖了零售与批发两大板块。在批发领域,我们拥有一批忠实的老客户基础;而在零售方面,我们积极拓展电商渠道,通过京东、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进行销售。”杜苑锋表示,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,不仅拓宽了“客天然”茶叶的市场覆盖面,也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,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。

  为了让自家的种茶技艺和制茶技术不落后于时代,杜苑锋时常去外地及专业科研院所考察学习,并开拓了与广东工业大学的合作。大学会不定期派专家指导茶品改良或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。

  虽然自家制茶工艺更为成熟,但杜苑锋一直以来都持开放的态度,将工艺共享。每年有不少培训班或者茶农前来茶厂里学习。“最多的时候一次有40人。”

  杜苑锋认为,这种技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,可以促进区域内的茶叶人共同学习,共同提升。“我从来不认为,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,就要藏起来自己发展,而是应该拿出来共享,在与行业内人士不断交流和合作中,促进大家共同发展。”杜苑锋说,他希望梅州茶叶企业能更为开放包容,共同合作,合力打造区域茶叶品牌。

  面对未来,杜苑锋已有规划,希望通过茶园的发展,结合当下盛行的休闲旅游发展家庭式茶叶采摘体验,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,尽情欣赏美丽的茶田风光。

  “目前已有不少客户,会带着亲朋好友到茶田里体验采摘。”杜苑锋说,游客采到的茶叶,加工厂可以提供加工服务,或者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收回来,让游客既能享受采茶的乐趣,又能获得实惠。杜苑锋表示,茶旅融合以茶文化作为核心要素,把传统的茶产业和旅游业加以结合,这是提高茶产业附加值、完备茶产业链构建的有效途径。

  在拓展茶叶品种方面,结合梅州种植柚果的传统,从去年始,他已开始研发柚花茶的制作,并获得了市场好评。“将柚花和茶叶合起来制茶,保留了柚花的香味和茶香味,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。”杜苑锋说,去年公司的柚花茶销售量便达到了千余斤,平均售价为300元每斤。“柚花茶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喝茶的市场潜力,接下来还将继续考虑研发花茶或者果茶。”

  杜苑锋像许许多多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梅州“茶二代”般,在继承老一辈种茶、制茶品质的同时,不断利用网络,拓宽销售渠道,开发新品种,让老茶企焕发新活力。